近日,光明日報發(fā)布文章《讓思政課成為鑄魂育人的靈魂課程——鄭州輕工業(yè)大學毛倩努力探索課程思政新路徑》,報道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毛倩的先進事跡,全文如下:
“我期待從進教室到出教室的兩個50分鐘,哪怕一點點,也希望在學生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”。七年如一日,從入校至今,4000多節(jié)課,15000多名學生,她用心用情講好每一節(jié)課,盡心盡力做到為人師表,只為讓思政課成為真正鑄魂育人的靈魂課程。
毛倩,女,1982年6月生,漢族,中共黨員,鄭州輕工業(yè)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形勢與政策教研室教師。
2020年2月9日凌晨,毛倩的手機收到了一條信息:“為確保延遲開學不停教、不停學的要求,確保開學思政第一課取得扎實成效,現(xiàn)選派你代表本院為我校同學制作‘開學第一課’!時間緊,任務重,能否按時保質(zhì)完成課程制作?請速回!”毫不猶豫回復“保證完成任務”后,毛倩即刻從兩個熟睡的孩子身旁離開,開始寫稿。一份承諾就是一份責任,既然答應了,就要保質(zhì)保量地完成。歷經(jīng)兩天兩夜的不眠不休后,2月11日凌晨,她終于在隔離的家中完成了“環(huán)球同此涼熱,抗疫眾志成城”課程的制作。
2月17日,輕工大線上課堂如期開課,上萬名學子在線觀看了毛倩的“開學第一課”,滿滿正能量的抗疫思政課,讓全體學生感受到了英雄身上閃耀著的偉大抗疫精神和愛國情懷。隨后上傳至B站的視頻,也收獲了大批網(wǎng)友的關(guān)注,早已畢業(yè)的學子們也聞訊趕來,紛紛在視頻上留下“輕大加油!”“武漢加油!”“中國加油!”的彈幕,一時間,大家認識了這位才思敏捷、靈動可愛的思政課老師。
然而,“初次試水”成功的背后不僅僅靠的是課前的努力,更源自她七年來不斷的積淀、探索和自我修煉。
毛倩出身于教師世家,受家族的熏陶,她自小便在心中埋下了薪火相傳、共守三尺講臺的夢想種子。2013年,博士畢業(yè)的她加入了馬克思主義學院,成為一名思政課教師。從第一次走上講臺,她就將媽媽的教誨謹記心中:“教師一定要站穩(wěn)講臺、守好課堂,課堂是我們傳授知識、塑造靈魂的第一陣地!”
印象中的思政課總是沉悶、枯燥,“臺上滔滔不絕,臺下渾然不覺”一直是思政老師頭疼的事。面對幾百人的大課堂,如何利用好課堂的50分鐘,把思政課講得“有知有味”,毛倩總結(jié)了自己的一套方法。每堂課前設置10分鐘自由辯論,同學們自由選擇感興趣的話題展開討論,最后由老師點評;為了增強為人師表的人格魅力,提升學生的認同感,毛倩一直堅持脫稿講課,她總會提前把要講的內(nèi)容和案例都記到腦子里,這樣上課時就可以旁征博引,信手拈來。課堂上,她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、生動藝術(shù)的表達方式,總能引起學生的共鳴,講到動情處,甚至有學生和她一起灑下感動的淚水?!袄蠋熌阒v的太好了,我看完后真的感覺全身都通透了”“表白形勢與政策的毛老師,特別愛國、特別正能量的一個老師”“今天被她圈粉了,熱淚盈眶了好多次,覺得這個老師特別棒”,課后,同學們經(jīng)常通過微信、貼吧向她表白。沒有簡單的灌輸,沒有陳舊的說教,毛倩總能將枯燥的思政課講得入耳入腦入心。她主講的“形勢與政策”雖然是選修課,但每次上課都是堂堂爆滿,無一人遲到,甚至有學生專門從二十公里外的老校區(qū)趕過來“蹭課”,短短的50分鐘,讓學生直呼沒聽夠,總想讓老師多講一會兒。
“水之積也不厚,則其負大舟也無力”“作為思政課老師,不僅要有守住高校意識形態(tài)前沿的這么一個使命感,還要有完成這個使命的能力”毛倩說。為了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,讓教學更加游刃有余,和學生交流起來言之有物,每天堅持聽新聞、關(guān)注學科前沿、聆聽時政分析成了毛倩多年來雷打不動的習慣,“三日不讀書,便覺言語無味”,如果有事耽擱了,她總會擠時間把積攢的上百條消息趕回來?!坝H其師,信其道”,為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,增加學生對自己的信任,毛倩平時還會涉獵一些年輕人感興趣的科幻和漫畫,這樣在和學生交流討論時,就可以在潤物細無聲中傳遞更加積極向上的價值觀。
“未來,我將繼續(xù)堅守初心使命,做好思政課的探索,為學生系好人生的第一??圩?做合格的引路人?!泵徽f。
鏈接地址:
https://wap.gmdaily.cn/article/8daad565c3d44a768a1cad195b4a77c8